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新闻中心
行业聚焦
从《功甫帖》风波看收藏投资与文物回流 时间:2014-02-17 10:00:39 来源:
  2013年9月19日,藏家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5000余万元人民币竞得北宋苏轼尺牍《功甫帖》,引发收藏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不久之后,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三位研究员质疑此帖是晚清时期的摹本,即非真迹,
 
  在2014年首期的《中国文物报》上,上博学者发表《苏轼〈功甫帖〉辨析》一文阐述此帖为摹本的看法。而其后的《从法帖中双钩谈〈刘锡敕〉、〈功甫帖〉墨迹的钩摹性质》一文则直指此次拍卖的《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手法炮制的摹本。所谓“双钩廓填”,指的是沿字的笔迹两边用细劲的墨线钩出轮廓,然后在其中填墨,这种手法的摹本比较真实准确,是古代用来复制习字资料的重要手法。
 
  1月13日,纽约苏富比正式作出回应,发布14页的研究报告,对上博专家提出的质疑一一回应。报告称,苏富比专家团队经过再次论证,并听取包括中国内地文博前辈在内的国际及国内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专业意见,坚持认为拍卖的苏轼《功甫帖》是真迹。不同意该作品是清中晚期“双钩廓填”的结论。并对三位专家以个人名义对个别私人藏家购买艺术品的商业行为进行公开评论表示惊讶。而藏家也坚信此贴为真迹,而非伪作。
 
  此后,上博3位专家未再对苏富比的报告作出正式回应。此事仍旧难有定论。几年前,北宋米芾《研山铭》与黄庭坚《砥柱铭》的拍卖同样在造就古代书画拍卖价格神话的同时,遭到了收藏界的质疑。而至今有些细节仍旧难以论断。尤其是黄庭坚《砥柱铭》事件与此次《功甫帖》事件相似处颇多。2010年,《砥柱铭》以3.9亿元落槌成交,加上佣金,总价为4.368亿元。在引发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文博学者的质疑,学者裴先生就指出了此帖有八处硬伤,并认定其为明末后的赝品。而后,藏家向社会发布悬赏公告,以每条10万元的价格寻求社会力量反驳裴氏八条。但是至今仍未出现有力的辩驳。
 
  此次《功甫帖》风波在引发藏界讨论的同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议论。而社会的关注集中在了几个方面。
 
  上博专家为何质疑民间藏品。此次对苏轼《功甫帖》的质疑,之所以引发如此轰动,一方面是因为国际拍卖巨头苏富比的参与,一方面也是因为上博在国人心中的学术地位。对于一件民间藏家刚刚从国际拍卖行拍得的藏品进行质疑,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虽然有关单位对学者从事民间商业鉴定有所规定。但是,在近年收藏大潮中,民间鉴定风起云涌,乱象丛生,而学界声音式微,确实不利于收藏、鉴定市场中资源的充分调配。而此次事件中,作为上海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利用自身优势,在恪守职业道德与学术道德的前提下,及时公开研究结论,对于整个收藏投资市场,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
 
  就在上博的专家们提出质疑后,苏富比相关部门也表示,将组织全球顶级博物馆专家,尤其是中国书画权威对此件《功甫帖》进行鉴定,如果结果与上海博物馆的结果相同,苏富比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妥善处理这件事情。同时社会上也有声音质疑,苏富比为何不公布鉴定专家团队的名单?以显示探讨《功甫帖》真假的诚意和学术价值。上博三位研究员之所以不回应苏富比的报告,其原因是:围绕《功甫帖》展开的是学术探讨,因此须根据苏富比报告中的“学术含量”来决定是否回应,而对此次苏富比报告只能说“无可回应”。此次即使邀请到了所谓全球的顶级专家,对于这件《功甫帖》的鉴定也不会一帆风顺。
 
  拍得此贴的藏家刘益谦计划明年以借展形式展出该拍品。但最近现诸报端的一篇文章的爆料,更让事件愈加扑朔迷离,有知情人士向上海媒体透露,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研究过一件文革抄家得来的《功甫帖》,经过研究考证,发现是赝品,于是退回给物主,后来听说此物被带出境外,可能流入美国,但目前也无法确认。”
 
  所以,关于此帖的讨论,难以在短时间内出现重大的证据和进展,甚至有人怀疑,该事件有可能永久存疑。但是,真理越辩越明,真相也是如此。  近年,国内的大量民间资本开始介入到艺术市场,而很多民间藏家更加关注海外文物,甚至有观点认为,近年文物回流一直主要是靠民间在推动。私人藏家介入国际收藏市场,买回文物,即使个人是投资,也是值得鼓励和尊重的。如果能够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与国内学术研究机构有机结合,在严谨的学术研究的保障下,促进海外文物的回流,将是大有裨益的。而《功甫帖》的争论风波,也或许可以促成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