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画展 > 艺术展赛资讯
名家画展
艺术展赛资讯

    展览时间:2020-12-30 - 2021-01-07

    开幕时间:2020-12-30 10:30
    展览城市:广东 - 汕头
    展览机构:广东省岭东美术馆
    展览地址:汕头市长平东路161号艺苑大厦三楼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 李可染画院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 汕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广东省岭东美术馆
    协办单位:董继宁美术馆 咸宁市美术馆 深圳市和畅园博物馆
    参展人员:董继宁
    展览介绍: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继宁是一位出名很早的中年画家,80年代未、90年代初,他的一批作品就以很新的个人面貌在画坛暂露头角。这次画展给广大观众带来了他艺术创造的比较整体的面貌,我作为一个美术评论工作者,为他在艺术上扎扎实实的积累很感到高兴,对他认认真真做学问的精神表示敬重。在这批作品中,无论是小写意的山水,还是更具有抽象或意象的山水,都形成他非常独到的艺术面貌,这种面貌的后面当然是他不懈地追求。他的作品,一方面来自传统,从中可以看到龚贤、李可染这样一些注重大山大水、注重浓墨、注重立体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在长期的生活感受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山水的观照角度,特别包括对水分的用法等。

    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多年来我一直很关注董继宁的山水画创作。大家知道,虽然艺术史的研究家们一贯认为创造一种新的图式、一种新的样式,它的价值是可以载入艺术史的。一个艺术家在他几十年艺术创作过程里,能够记录入中国绘画史,能够有所发明、创新、积累,并且这些成果能被大家所认可,这是很不容易的。董继宁在他青年时代就已经暂露头角,这些年来他的作品日趋成熟。我是这样看他的作品的:首先,他有很扎实的研究传统的基本功;其次是有学养,因为一个有所作为的艺术家,仅有传统基本功是不行的。董继宁是一个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艺术家,我是带着由衷地敬佩的心情来参观这次画展的。

    李宝林(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董继宁是一位很有思想、很有激情的画家,也是一位敢于大胆创造的画家。他的作品风格比较多样,有北方那种苍茫、浑厚、博大的气象,也有南方画家那种秀美、郁郁葱葱、色彩非常强烈的氛围。从创作内容来讲,可以说是概括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山水画所应该表现的所有内容,每个内容都有所尝试。他的画是对当今山水画的梳理,有中国五千年来儒释道文化内涵,表现内容包括西部的祁连山、天山这些大山脉,也包括东北天池,以及岭南的榕树。他的画表现了当今山水画所有题材,概括了我们的时代精神。董继宁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他的主题第一是为祖国山河立传,第二是歌颂祖国。他的一切创作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做文章,他的画让人感觉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气魄、秀美。同时历史上儒释道的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这些很难画的题材,他都敢于实践,而且画得很不错。董继宁是一位很勤奋的画家,他的画还有无限的可能,因为他有思想,有对艺术的追求的无止境,所以他的画还会有新的突破。

    邵大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教授): 

    董继宁在90年代初期就出了不少作品,而且还得了创新奖他早期的画比较注重气势,这些年他的画有了很大变化,除了重气势以外,还很重视语言的丰富。中国画远看气势,近看其质,就是看绘画语言的丰富表现,一幅画要有势有质,那么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就出来了。董继宁的画在这一点上有势有质,有大的气势、大的格局,在具体的艺术语言处理又非常细致微妙。艺术语言在中国画艺术中很重要的是笔墨,但笔墨不把握整体格局的话,笔墨与整体效果也不会好。所以我觉得董继宁的画既注重大的方面,又注重小的方面,这是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他还会有很广阔的前途,我觉得董继宁在当前的山水画坛还是很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中国画现在有人光讲究笔墨,但光讲究笔墨符号不一定有好的艺术效果和精神内涵,所以这种气势和微妙的处理相结合,有一种文化内涵在里面,光讲究气势或光讲究笔墨效果都没有文化内涵,这是当前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人的画远看很有气势,但细看不行,中国画既要经得起远看,又要经得起近看,所以它不仅是画面效果的问题,它还是一种精神内涵的问题,精神内涵在艺术语言里微妙地表达一种文化精神,而董继宁的画就具备了这种文化精神。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觉得董继宁的绘画非常抓人,里面的感情是很深的。这些年来,山水画发展得普遍很繁盛,在大家重新认识黄宾虹以来,对传统的笔墨下的功夫比较多。关于吴冠中先生和张仃先生的争论,我认为中国山水画只有笔墨是不够的。所以我觉得董继宁的山水不仅是在笔墨这一方面去钻研,而且还有大的气势、大的境象,如果说和传统有关系,他继承的传统不止是在笔墨,而且偏重于笔墨之上的意境、境象、画和意、意和道的关系,在这方面的继承他思考得较多,而且体现时代气息,与我们当代的创作、民族精神和他个人的艺术追求结合起来,这样的画家不多。在董继宁新出版的《继宁山水》画集中,第一章山水画论就讲了“澄怀观道”,一开始就把它提得很高,你不是画风景,而是你怎么去认识它,人类、宇宙、自然、历史,这个很多人后来忽略了,就是讲意境也没有讲到更高一层的问题。但我在董继宁的画和言论里面感到他很注意这一点,我觉得这一点是十分难得的。对于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山水画又有一个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可染先生在文革后期十分注意这个问题,就是它的大山大水,以荆浩、范宽为代表,表现人对大自然的敬畏、震撼,通过把山水画成中国民族的纪念碑这样的形式在文革后期得到了发展,不再仅仅是山川秀美、幽情美趣了,这就是从精神方面,后来是在对宗教方面的开拓。发展到明未清初,山水画发展到很多人都去读意境,如石涛怎么对待古人的“法”,怎么对待自然,怎么“搜尽奇峰打草稿”,怎么“无法之法乃为法”。这一点上我认为董继宁先生也注意到了,怎么样去选择与我们的时代和艺术发展相融合,这看起来容易被忽略而实际是很重要的,这点我觉得他也做得很好。具体到画,他不是把某种程式拿来,或者把某种笔法、墨法、皴法拿来,而是从整体上来观察,如点、线、面,黑、白、灰或形、光、色,在他原来是画油画的知识背景上与中国传统结合起来,这样他的画寄托了他的思想感情,寄托了对我们土地、民族的感悟,这样画面就是动人的,不是光技法好,画画得好看,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很宝贵的。可染先生在50年代以来谈如何发展山水画,讲的两点:“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我觉得董继宁在这个传统的方面都是向前迈进,同时不是表面的形式,而且有内在的精神,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当然我认为还有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董继宁的画面大气磅礴,画面也都很完整,每一个画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要表现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追求一种风格而搞简单的、千篇一律的图式,但是我觉得还可以要再统一一下,这样也许还会有更大的飞跃。

    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从山水画表现的审美品格来说,倪云林表现的是心中臆气,表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人境界。董继宁给我们体现的山水画品格是雄浑、壮美的,这是传统山水画比较少的表现,或者是文人山水画比较排斥的审美品格。这种审美品格在21世纪出现,与我们国家的文化复兴、社会综合实力的增强相吻合。我们说山水画太缺少文人绘画的品质,当今的硕士、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都很多,文人不少,为什么没有文人绘画?我觉得这是精神品格的问题。今天的山水画是带有挑战性的,这种挑战更多的让我们质疑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经过20世纪现代主义的变革之后,山水画如何发展。山水画的主要命题是表现笔墨中的境界,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最常见的对山水画的根本性理解。看到董继宁的山水画,我还要再次追问,他表现的不仅仅是山水品格的问题,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画出了祖国山水的全景地貌,更重要的还是挑战了21世纪的山水在有了形式、笔墨和这么多的风格之后怎么办。或者说山水画的高原很多,它的高峰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价值来判断它是高峰。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看到他的展览,我仍然要提出这个问题。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这个展览非常精彩,包括那些小的速写,我觉得也是特别耐看。第一个印象是艺术家的主要思考,是将所有的风景、山与水变成活的格局,内在文脉上跟传统山水紧密相联,整个画面具有活力与充沛的气度,有非常正、非常奇特的和谐统一。如画延安景色,就表达出一种“活”的格局,表现抒情的意味。第二是艺术家有意识的使用与传统不一样的方式,使用的时候又不是喧声夺人。我看到大量作品用到俯视角度。如《陕北好江南》是俯视角度,但有强烈现代成份。在山水画里,将传统文脉与现代趋势协调统一,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典型特点。第三是艺术家有两极的自我挑战精神。作品里有很多是纯粹的用墨到底,有点像焦墨。另一种就是色彩渲染的效果,有些颜色非常容易走到艳俗的程度,但是艺术家非常有意思的将各种复古颜色组合起来,依然很艳,但并不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尝试,仔细看来,有很多例子可循。
 
ccab4810d0a03428d9c8be327e26b58.png
 
3a510c51c18fba1436475d2a576980e.png

 






在线报名

单位名称 (*)
您的姓名 (*)
电子邮箱 (*)
联系方式 (*)
留言内容 (*)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